【智慧妙语】211_在家修行-孝敬父母
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芦衣顺母的孝子故事。这个人名字叫闵损,字子骞,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当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这个孩子生母很早就过世了,父亲娶了一个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帮着两个小的弟弟。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成的棉袄冬衣,却给这个孩子用芦花做的棉衣。
有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为冻得寒颤打抖,将牵牛绳掉落在地上,牛差点跑了,遭到了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衣服里的芦花被鞭子打破,从衣缝里飞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了虐待。父亲非常地气愤,返回家之后就要休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父亲说:“为什么?孩子?”闵损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了。”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大家听得懂吗?就是他跟他的孩子讲,“你今天留下母亲,只是我闵损一个人受冻,还有两个弟弟可以不受冻,如果爸爸把妻子休了,我们三个孩子都要受冻。”这就是我们的孝心。所以继母听后悔恨知错,从此对待闵损亲如自子。
人如果真正地深信某件事情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在这个人的身上。这在哲学界被称为“深信定律”。一个人相信“菩萨会保佑我的”,他的身体哪怕生了癌症也会好,结果癌症真的会好。相信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因为当人有了信心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能量。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的寿命不长,那个人可能真的很快就会死去。我们学佛人要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念头,是命运修造的原则,因为信念可以转换成能量。所以有好的意念,那是一种福报。希望你们每一个人每天想一想“我很幸福了,我比别人已经快乐太多了”,这是一种福气。想给自己植福,必须建立良好的善念。学佛人每天能够帮助到别人,说明你还有能力、还有能量,希望大家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在巍峨的大雄宝殿中,有一个少年对着佛陀敬香祷告。他把三炷香插入了香炉,说:“愿佛祖保佑我科举得中,加官进爵,报国还乡。”说完了又跪拜了好几次。佛祖看着少年,笑而不语。身旁的阿难尊者问道:“佛祖,这个少年十分虔诚,他发的又是善愿,您为什么不答应他?”佛祖微微一笑,缓缓地说道:“他还差了一炷香。”“差了一炷香?”阿难尊者看看香炉中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转眼过了10年,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个俊朗青年。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武将,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回乡特来办喜事的。青年人燃起三炷檀香,祷告说:“愿佛祖保佑下官结善姻缘,妻子贤惠,夫妇和睦。”阿难尊者见到这一幕,感慨良多,回头看到佛祖依然笑而不答,说道:“佛祖,您又为何不应他?”佛祖笑道:“还是差着一炷香。”
转眼又过了10年,青年人步入中年,他再次走入了大雄宝殿,由于受到妻子家族的牵连,昔日的大将军这时已经被贬到地方的小位,忧郁不得志。他敬香磕头,祷告自己的儿女能够发奋读书,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阿难尊者看看他,又看看笑而不语的佛祖,心中叹道:“唉!可能还是差了一炷香。”
又过了10年,曾经的中年人步入了老年。此时他解甲归田,安居乡野,已经没有从前的那些欲望和誓愿。这位老年人像从前一样,燃起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啊,之前我来许愿,您从来没有满足过我,但是这一次却请您务必能够成全我的孝心。想当年,我父亲早亡,家中老母辛苦抚养我长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希望她老人家身安无事,舍此则无所求了。”
阿难尊者非常善良随喜,扭头看一看佛祖。这时候,他看见佛祖面露笑容,微微点头说:“好,那就如你所愿。”老年人走出寺庙还没有回到家,喜讯已经远远传来。他的两个儿子竟然同时高中朝廷文武状元,并且朝廷还颁下诏书,洗刷了他的冤屈,让他官复原位,再升三级。然而在这一次,他决定从此留在家里,照顾年迈的母亲。至于大雄宝殿中为母亲祈祷的那一炷香,当然再也没有间断过。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缺的是一炷孝道之香啊。佛陀告诉我们,人不能随着欲望而贪求,要了还要,多了还要多。我们要心存善念,少计较,少和别人去攀比,要多孝顺,多慈悲,你才会和菩萨有感应。所以学佛人以孝心为上。
有一位学生,他过去非常孝顺他的父母亲。那么在学校里呢,现在都学弟子规,对父母亲要孝,然后呢要学慈悲啊,要感恩的心啊这种理念。那么听一位老师呢曾经讲过,这一位学生他整天的在学弟子规,他懂得了要感恩父母亲,要懂得拜父母亲就是跪拜父母,但是现在很少有孩子肯跪拜父母亲的,所以这个学生在年三十晚上端了一碗一盆那个水果,他想:“我学弟子规我应该给妈妈和爸爸下跪,感恩父母亲之恩呢。”但是他一看见这么多人都在家里,他觉得脸下不来,走进去走出来,然后呢他又不敢出去下跪。最后鼓足勇气走过去,“爸爸妈妈请用水果”扑通一下跪下来,至诚感通啊,所有的人都被这孩子的真诚感动。讲了几句感恩父母的话,学生说:“感恩父母亲对我的情谊”。所以师父告诉大家,感恩之心会让你内心非常的舒坦,在看父母亲两眼汪汪说了一句话,“我的孩子又回来了”,所以现在我们学佛学法就要从儿童做起,我们学弟子规,我们学慈悲,我们所有学的各种各样的佛法就是要从孩子做起。佛法有希望,因为年轻的人都开始学慈悲,学关爱别人,学感恩心,让自己的境界提高,这样我们的佛法在人间就更有希望。
在浙江省鄞县有一个人,他对他的父母亲很孝顺。这是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的故事。他的家中很贫寒,他出外谋生,在临海他设了一个教书馆,给别人教书。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病重来看他。师父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梦见有家人或者朋友来看你,说明他的魂魄已经时而离开他的肉身了,因为古时候通讯没那么发达,所以他做到这个梦之后,他很快地就想回家去看看,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他遇到了一只老虎,由于他心中孝顺,只想着自己的父亲,根本不怕老虎,并对老虎说,我父亲病重,愿老虎能够怜悯我吧,请不要挡路,求求你了。就是因为他这种诚心,奇怪了,老虎好像听得懂他的话一样,让开了,慢慢地掉转头走了。回到家,本来已经昏迷不醒的老父亲,突然知道儿子来了,看到儿子他醒过来了,老泪纵横地说,儿啊,是不是你遇上老虎了。我刚刚被拉到冥府啊,听到冥府的官员在说,我本已命终啊,但是因为儿子孝顺,猛虎退避,冥司他说特给我延寿命一纪。后来他父亲的病果然痊愈,过了十二年之后才过世。师父告诉你们,我先想告诉你们,冥府的一纪是多少?如果冥府说给你延一纪就是十二年。孝感天地啊!学佛人的基础就是要孝顺,所以我们今天首先想学佛就要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对得起别人啊!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树下来,爬上去摘果子吃,摘完果子后在树荫下睡觉。他很爱这棵大树,大树也很爱和他一起玩。后来小男孩长大了,不再天天来玩耍了。一天,他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大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啊,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要玩具,可是没钱买。”大树就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吗?”男孩十分激动,摘下所有的果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男孩又好久不来了,大树又伤心了。有一天男孩终于来了,大树兴奋地要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啊,我没时间,我要替家里干活呢,我们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帮忙吗?”那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你去搭你的房子吧。”于是这个男孩把树枝砍下来,高高兴兴去盖房子。看到男孩高兴,这棵大树也很开心。
不久男孩子又不来了,大树再次陷入了悲伤和孤独中。
有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大树太快乐了。这个大树说:“来啊,孩子,我来跟你玩。”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大树说:“那你把我整棵树都砍去吧,拿我做你的船吧。”男孩子砍下了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回来。大树非常快乐,但是不是真的。
许多年过去,男孩子终于回来了,大树对他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果子没了,树枝也没了。”这个男孩子跟它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果子了。”大树又说:“我再也没有树干让你爬上去了。”男孩说:“哎呀,我也老了,爬不动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这时这棵树流着眼泪说。男孩子就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感到累了,我什么都不想要,只要一个休息的地方。”“好啊好啊,这个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坐下来我们一起休息吧。”男孩子坐在大树根的边上。大树看见孩子在树根边上,流下了眼泪。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你可能认为这个男孩子对树非常残酷,但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待父母的方式,我们在父母身上毫无节制地索取,父母毫无怨言地给予我们孩子。假如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煮菜太咸、太难吃,发现爸爸老是咳嗽咳不停,发现妈妈喜欢吃稀饭,发现爸爸过马路反应慢了,发现他们不再爱出门,说明父母亲真的老了。你整天忙碌,有留意过他们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该抓紧父母与你相处的余生。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像爱他们的生命一样。想一想,我们对得起这辈子养我们、给我们付出全部生命的父母亲吗?当我们一次一次跟父母亲索要的时候,父母亲只怕给予得不够;而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不打折扣地孝顺他们才对啊。
这就是佛法界讲的,要学会感恩啊!现在我们学佛人要积极地生活,必须要学会感恩一切。要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也要感激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你的意志;有时候别人骗了你,你也要感激,因为他丰富了你的经验;感激那些对你不好、轻视你的人,因为他让你觉醒了自己的自尊,让你知道应该怎么样好好地做一个站得起来的人,而不去依靠别人,使你变得更加坚强;你要感谢命运,感激一切使你成熟的人。懂得人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永远拥有的,但是在我们心中,要永远地拥有一种感恩的心,那就需要我们坚持学佛养心。
有个女儿扶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来到了一家面馆,大声地说:“服务员,来两碗香菇素鸡面。”店员正准备开票,女儿又突然摇摇手,指了指父亲,小声地说(因为爸爸看不见嘛):“只给我来一碗香菇素鸡面就可以了,另外给我来一碗阳春面(就是光面,白面条)。”这个店员很会意,知道这个女孩子很节约,没有什么钱,但是又想孝敬父亲,知道父亲一碗肯定不肯吃的,所以就将两碗面端到他们面前。这个父亲眼睛看不见,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索着,好不容易夹住一块素鸡,连忙把这个素鸡夹到女儿的碗里。虽然都是两碗素鸡面,他要夹过去,其实女儿碗里是阳春面,但是女儿没有阻止父亲的行为,只是默不作声地偷偷地把父亲夹来的素鸡又夹回去,这样一直没有声音地把素鸡片来回夹回到父亲的碗中。来回几次,父亲觉得怎么碗中素鸡好像永远夹不完的。父亲就感叹地说:“哎呀,这个饭店真厚道,面里有这么多的素鸡片啊!”
店员看到这个被感动了——少少的几片素鸡,屈指可数的素鸡。女儿这时赶紧说:“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里还有好几块呢。”店主看到了这一幕,心头一紧,赶紧进厨房端来一盘卤味素鸡,送到他们桌子上,对着疑惑的女儿说:“今天是本店周年店庆,这是送给你们的。”女儿笑了一笑,夹起几片素鸡放进父亲碗里。他们走后,店员收碗的时候突然叫起来:“哎哟,这碗下有钱。”原来这个女儿在碗底压了几张纸币,那个数目正好是价目表上一盘卤味素鸡的价格。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要孝顺,人更要懂得诚信,真诚对别人,因为诚信是对事对人的一种尊重。
有户人家有三个人,是三代人。有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看你爷爷年老体弱,活在世上一点用处都没有,天天躺在床上,还要吃我们的、用我们的,不如把他抛到深山老林里去算了。”半夜里,父子两个把爷爷装在箩筐里,抬到了山边上,正准备往下抛的时候,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扔掉就算了,为什么把箩筐也扔掉呢?”父亲非常生气地说:“你这小子懂什么,连人都不要了,你还要这个破箩筐干什么?”儿子说:“你如果把这个箩筐也扔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父亲听闻,大为惊讶,犹如当头棒喝,大梦初醒,速速命儿子把老人抬回家,好好赡养,再也不敢有不孝之举了。这就叫因果报应。我们自己不孝顺父母,孩子也不会孝顺我们的。
羔羊尚知跪乳,也就是说,小羔羊吃母奶的时候要跪着吃的。一个人如果对辛勤哺育自己长大、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那他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道德品质。试想一下,一个连父母亲都不爱的人,教养出来的孩子怎么能够孝顺他呢?
父母子女这一生一世的相逢是用来相亲相爱,而不是用来相恨相杀的。今天是儿子,明天也许就是爸爸,所以一举一动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榜样。我们这一生,如果你碰到了自己的父母亲很贫穷,你要财施为孝;如果你的父母亲老弱多病,你要照顾他为孝;如果你的父母亲脾气暴躁,你要理解他为孝;如果父母亲勤俭持家,你要帮助他为孝;如果碰见父母亲固执己见,你要顺着他为孝顺;唠叨的父母亲,你要听着为孝。父母亲对你的帮助,能够让他们如愿,你就是尽孝。
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他们年老的父亲住在一起。父亲有美尼尔氏症,双手颤抖,吃饭的时候经常把饭菜洒一地,经常把碗打破。夫妻两个觉得老人家非常讨厌,就给老父亲制作了一副木碗木筷,把老人家赶到厨房幽暗的角落里,不准父亲跟他们一起用餐。有一天,这对夫妻看到自己的儿子在用刀片削木头,于是好奇地问孩子:“孩子,你在做什么?”儿子说:“爸爸妈妈,我在替你们准备将来用的木碗木筷。”夫妻二人一听,惭愧万分,从此以后把老父亲又请回餐桌吃饭。在孙子孝心下,父母也变得越来越孝顺。
学佛做人,孝养父母,不去埋怨,随心随缘,慈悲行善待人。只要有慈悲心的人,一生注定会改变。(掌声)
人的一生都是活在后悔当中,有时候,亲人还在的时候,我们总是没有好好地尽孝,等到自己的亲人离开了,我们才觉得非常的难过。在母亲节的早上,有一位中年人到花店去给他的妈妈买花,他打算委托花店把花快递寄给自己的母亲,随后他发现一个小女孩在花店门口在哭,这个中年人就上去问:“小妹妹呀,你为什么要哭啊?”小女孩说:“我想给我妈妈买花,但是钱不够。”年轻人说:“小妹妹,你不要哭,叔叔给你买。”这个叔叔马上帮小女孩买了花,问:“你妈妈在哪里呀?我开车送你去。”小女孩说:“叔叔,谢谢你。”小女孩就指路,中年人就一直把她送到了目的地。到了目的地,中年人才发现那是一个坟墓,原来小女孩的妈妈早就过世了,中年人把小女孩送回家之后,感悟至深,想一想自己的妈妈还活着,为什么这么不孝顺?献一束花,一个母亲节都不知道给妈妈送去,他马上赶到花店,把花拿出来,自己亲自开车,到了车程将近三个小时的母亲的家里去送花。
我们学佛人要懂得尽孝道,行善尽孝不能等,趁老人还活着的时候多尽尽孝,不要等到过世之后才来后悔。我们学佛人要有慈悲心,把这个世界上所有比我们大的长辈都看成是我们的长辈,把跟我们平辈的人都看成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把所有的孩子都看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这样你的慈悲心才会大发,才会广发,你才会广度有缘众生。(掌声)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信念,慈悲才能有爱,只要拥有慈悲的爱,你才能永远不让自己在烦恼和困境中沉沦,拥有慈悲,你的人生就会拥有财富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