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智慧妙语】004_般若智慧-中庸之道 ☆专题畅听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0989
发表于 2024-3-11 05: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言辞 于 2024-3-11 09:56 编辑

 妙语专题                                返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一表通

故事•视文

故事•文音

【智慧妙语】004_般若智慧-中庸之道

【般若智慧-中庸之道】


[点击标题可直达]


●0021» 五祖与“三佛”

●0022» 中观中道看问题

●0023» 化盐的葫芦

●0024» 武术大师的底线

●0025» 作家的邻居


: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

☟【般若智慧-中庸之道】


.


五祖与“三佛”

——20170923 意大利米兰

在五祖法演禅师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一个叫佛果克勤,一个叫佛鉴慧懃,一个叫佛眼清远,当时的人们都称五祖的三个弟子叫“三佛”。

有一天,法演禅师带着三个弟子在山下的凉亭夜话。大家知道过去在山上养心,到了晚上有月亮,又没灯的,师父就带着几个弟子坐在月光下,跟大家聊聊。那个时候,带来的油灯突然之间灭掉,黑暗当中,法演禅师叫每一位弟子:“来,你们每一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心境。”过去的法师都很厉害,他们都会讲诗文的。

佛鉴第一个就说,他一看周围漆黑一片,马上就说了一句话:“彩凤丹宵。”彩凤丹宵的意思就是说,虽然他的心情说“我看不见”,但是“我的心中有彩凤作陪,这个夜晚仍然是一个圆满的晚上”。夜晚就是“宵夜”的“宵”,就是圆满的宵夜。他是比较拥有自信的。

佛眼就说:“铁蛇横古路。”这个意思就是公路因为只有月光,看不到他的灯了,他就看见这条公路像一条铁的蛇一样横在那个古路上面,就是说艰难的养心路程。

佛果说了三个字:“看脚下。”就是说,活在当下,一切随缘。

法演当场给佛果印可,说:“将来,能够传扬我的宗风的,只有你。”后来,佛果克勤禅师果然使宗风大盛。这就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偏左的和偏右的,一个过分兴奋的人和一个过分忧伤的人都不是中道,学佛人要取之中道,那就是活在当下,路就在你的脚下。


中观中道看问题

——20150502 美国•洛杉矶

佛菩萨教导我们中观中道,人看问题要站在当中,不要把人看扁,也不要把人看得太坏,也不要把人看得太好,实事求是,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中庸之道。人要学会调整心态,两个人去吃自助餐,只剩十五分钟了,一看自助餐全部收起来了,只剩下面包,一个人说,“哎呀,来得太晚了,菜都没有了,不该来这里吃的”,气得不得了;另一个人说“太好了,居然还有面包,我以为什么都没有了”。同样一件事情,好心情往好的地方看,就会得到好的结果,不要发脾气。


化盐的葫芦

——20181012 美国纽约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去请示禅师,他说:“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认为在您的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我无法开悟呢?”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学僧拿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师父,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摇了几下,盐块就很快地溶化了。他慈祥地说:“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这个学僧说:“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吗?”禅师说:“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绷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所以学佛人中道、平常心是悟道之本。”

我们做人也是这样,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阴阳调和,中庸经典。给自己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心中留一点寂静,这就是佛法上经常讲的,要给自己一些闭关。也就是说,多多地关注自己心灵的健康,这就是悟道之人。一边学一边悟,一边悟道一边学,这样你才能开悟,才能学成。

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讲,给人留有余地,自己守良心,你就会学会守住良心,约束自己。与人相处,多留给别人一点空间,就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很多人讲话讲得太死了,还有很多人做事情做得太绝了,所以才没有给自己留有空间。学佛人要懂得良心和余地永远是不嫌多的,多给别人一点良心,多给别人留一些余地,这两样就是我们学佛人的精神基础。


武术大师的底线

——20180310 印尼•雅加达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在山林中,很多人都知道他,名声很响,人们都千里迢迢地来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精华。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看见这么一位大师在山谷里挑着水,而且挑的水不多,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水。按照他们的想象,武术大师应该挑着满满的两桶水。他们不解地问:“大师,你为什么没有用木桶把水挑满呢?”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挑少,而是在于挑得够用。一味地去贪多,适得其反。”很多人不懂。大师从他们当中拉了一个人:“来,你拿这个桶到下面去挑两桶水上来。”那个人挑得非常地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都洒了,那个人的膝盖也摔破了。大师说:“水洒了,你岂不是还得重新再来一桶啊?膝盖破了走路艰难,你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要少?”“那么大师,请问具体要挑多少?怎么来估计呢?”大师笑着说:“哈哈,你看我这个桶啊……”众人看去,桶里边划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叫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这条线,就是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量力而为。”众人又问:“大师,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们的希望不容易受到挫伤,反而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每一个人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的底线。你有这个能力才去做这个事情,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避免很多无谓的挫折。每个人都想幸福,把自己幸福的底线放得低低的,你很快就能实现,很快就能越过,这样你就会知足常乐,幸福常在。


作家的邻居

——20190607 布里斯班

日本有一个著名作家叫川端康成,有一年,他家隔壁搬来了一个年轻人。有一次,川端康成发现这个年轻人竟然顺手将别人放在楼外面的一个花盆抱了回家,川端康成由此断定这个年轻人的品行不佳。有一天中午,这个年轻人敲开了川端康成的家门,要向他借500块日币。川端康成明白,借出的钱一定是有去无还,可如果不借给他钱会得罪对方,不知道年轻人会怎么样,他只好拿钱给了对方。年轻人接过钱之后说:“谢谢,我很快就会还你钱的。”没想到当天晚上,川端康成听到动静,发现年轻人把那个花盆放回到之前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年轻人就把钱还给了川端康成。不过就算如此,川端康成也没有改变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过了几天,当川端康成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一则新闻:那个年轻人被火烧伤了,正躺在医院里。记者去报道,就问这个年轻人的情况。年轻人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我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于是我就向邻居借钱,我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借给我。我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所以我也想帮助别人。那天晚上我发现一家商店着火之后,我想也没想,冲进去帮助救人。虽然我受伤了,但是孩子被我救出来,安然无恙,我很开心。”看到这里,川端康成心里五味杂陈,他为自己对年轻人的误会感到愧疚。

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人不要把人看扁了,每个人都有缺点、有优点。孔老夫子讲过一句话:什么事情都要中庸之道。一个有缺点的人,他一定会有优点;有优点的人,他一定会有缺点。所以我们做事情不要急于下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