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妙语】037_烦恼菩提-烦恼菩提
有位居士问一个禅师从念禅师。他问得很厉害,他问这位从念禅师说:“佛陀,有没有烦恼?”就是他说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烦恼?他这个问题很厉害,佛陀有没有烦恼?他说有。这个居士他是学过一点佛法的。他马上就说了,那么佛陀是解脱之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这位从念禅师就说了,因为你还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佛陀还会有烦恼。那么是解脱之人,如果我解脱了,佛陀还会有烦恼吗?结果这位从念禅师说,为什么?因为还有一切众生没有解脱。你们不要来不及鼓掌,我还没讲完呢,这个居士继续问:“众生无尽,那佛陀岂不是永远在烦恼当中度过了?”结果,从念禅师说:“烦恼即菩提。”从念禅师说,佛陀已经超越了,所以他没有烦恼了。居士说,你说佛陀一直有烦恼,众生既没有度尽永远度不完,那么佛陀为什么又会没有烦恼呢?从念法师说,佛陀自性中的众生已经度尽了。
学佛人快乐是禅,烦恼也是智慧。为什么烦恼即菩提,真正的菩提就是用心于实处,真心的,就是我的心去救度了多少人,你的烦恼才会干净。因为烦恼在虚幻当中,所以烦恼其实是没有真实性的,它是属于虚妄。很多人可能听不懂。师父跟你们解释一下虚幻的烦恼。我问你们,你们小时候的烦恼,现在还有没有?你们年轻时候的烦恼,现在还有没有了?等到你们要走的时候,你们现在所有的烦恼还有没有?
所以师父经常跟大家讲,我们有时候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自己活着,要为众生活着!想一想人活着不为别人,那就是一个自私的人,要像雷锋一样的就想着别人,我们要为众生。用现代话讲,就是叫为人民服务!想要自己快乐,就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想让别人快乐,就要把别人当成自己。为人处事应该怎么样在社会上,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怎么样让自己自由自在呢?就是要把自己当成自己。
有一位叫菲利普的著名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学家,他每天要看很多的病人,而且他必须要非常耐心地倾听这种心理有病的人倾诉心中的忧郁和焦虑。时间长了,他接触的都是愁眉苦脸的人,所以他被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和情绪感染,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忧愁、不快乐。日子一久,他觉得心中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平衡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他经常去看喜剧,而且看喜剧节目的时候,有意地让自己大笑一番。有一天,菲利普正在低头看一位病人简历的时候,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医生啊,我很不快乐,生活中没有让我能够开心的事情,我觉得活着实在没有什么意义,我真想死啊!”这个时候,菲利普医生抬头一看,哈哈,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居然就是让自己捧腹大笑的喜剧演员,这样的巧遇让菲利普不禁哑然失笑。他低头想了一下说:“好吧,我看这样吧,我去当一天喜剧演员,你去当一天心理医生怎么样?”喜剧演员以为他开玩笑,但是看看这个医生一脸认真的样子,又不像开玩笑,所以考虑了片刻:“好,我们试一下,来换一换。”
喜剧演员找了一天时间,做了一天代理医生,除了药方由这位菲利普在门后面给他开,其他的都是喜剧演员自己做,这个喜剧演员有模有样地询问病人的病情,并且努力地开导病人:“你要寻找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你要想通,要想明白。”等等,开导病人。医生在喜剧演员的教导之下,也在戏剧院表演了一幕喜剧,他忘却了当时在台上医生的身份,在舞台上他装疯卖傻,惹得观众捧腹大笑,站在舞台之上,他看到台下有这么多人的笑脸,他的心情好极了,之后两个人又恢复了各自的身份。有一天,喜剧演员又挂号看病,他跟医生说:“我找到了平衡点,现在我知道了,其实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的每一个喜剧动作会给别人带来笑脸,这就是我的成就,我不想死了,因为我的存在可以帮助这么多不快乐的人,让他们获得生活上的平衡。”医生也笑着说:“是啊,我也要谢谢你,让我有机会知道,我也有能力让更多的病人笑颜常开,减少病痛。”从此以后,当病人坐在就诊室里等候就诊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菲利普医生在诊所传出来的幽默话语和病人哈哈大笑的声音。
一个人能够帮助别人,能够让别人法喜开心,就叫功德。一个人能够让别人想开、想明白,你就是菩萨。其实,人生就是游走于梦中和梦醒之间,所以有很多的歌曲都是半梦半醒之间。师父告诉你们,人有两种痛苦,一种叫现实生活的痛苦,还有一种叫精神生活的痛苦。现实指你想买房子买不到,你想拥有孩子你生不出来,这些都是现实当中的痛苦;精神指的想不通,拥有了很多的物质,但是我还是难过,拥有了太多,我还想拥有更多,那么还是难受。所以现实生活不能化解人生精神生活的痛苦,这就是师父要告诉你们的,很多人有钱,但是天天还活在痛苦当中;而精神生活,如果你想通、想明白了,就是穷一点也活得开心。就是我今天没有大房子,我住得也很快乐,所以,精神生活就可以解脱现实生活的苦痛。
事实求是是最轻松的人生
——20190510 新加坡
有一位举人学识渊博,经常为老乡们排忧解难,深受大家的敬仰。但是一个人的知识再多、再深,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很多人就非常失望而去。这个举人挑灯夜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些他不知道的,就跟他们说:“我相信我以后一定能够回答。”一来二去,身心俱疲。有一天,他来到寺庙问大师:“我怎么样才能解脱?”有三个小徒弟正在听大师上课,这个大师就问他们:“怎么样才能轻松起来?你们想一想,怎么回答我。”第二天,大师就询问答案,这个举人在边上听。徒弟禅说:“师父,徒儿有愧,这个问题实在高深,我读书查询了一夜,还是得不到答案,请您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大师点头,让他坐到一边。
可是不一会儿,徒弟禅就睡着了。师父再看向徒弟忍,只见徒弟忍挠挠头说:“师父,实在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受了风寒,我本想好好想一想,可是我头痛了一个晚上,根本无法思考,所以没有悟出答案。师父,您再给我点时间好吗?”这位大师笑一笑,对徒弟定说:“徒儿,你有何所悟啊?”徒弟定走向前对大师说:“师父,这个题目实在太高深了,徒弟根本无法悟出来,我真的不知道。”这句话讲完,大师就一个人鼓起掌来了:“不知道的事,非常非常地好,因为不知道的事情,你不要说知道,临时突击、狡辩、找理由,会使你自己很累,你还不如直接说不知道,这就是解脱,这就是最轻松的人生。”
人应该活得真实一点。现在的人虚伪,有的人虚伪到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讲什么,他跟别人讲的话,他都不知道是自己在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最后连自己的人格、本性都找不到了。我们做人不要做作,直率、干脆就是一种自然。我们要以同情心对人,以恻隐之心爱人,这就叫慈;沟通心灵和思维,融合人伤我痛,这就叫悲。以大慈悲的心去做人,你将“人成即佛成”啊!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聪明,这个民族非常苦,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犹太人很长时间没有国家,但是在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对世界贡献一大批杰出的人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1941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孩子,我们没有人间任何财富,我们唯一的财富那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集中营毒死了几十万人,他们父子两个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有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价格是多少?”儿子说:“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德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价格是35美分,但你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你要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一看。”二十年之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这个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这时候他已经是迈克尔公司的董事长。身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负责启蒙孩子的老师就是他们的母亲。她们几乎都要求孩子回答同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或者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孩子们年少不懂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因为没有钱哪能有穿、有玩?也有的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他的珍宝逃跑,有了它们,我们就不愁吃穿。”可这些不是妈妈的答案,妈妈会进一步问,“孩子,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明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但是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是人生无价之宝。古罗马和纳粹曾经对犹太人进行过大屠杀,尽管他们遭到了不幸,但是犹太人不是天生比任何人聪明,只是他们懂得怎样去制造和筑造“智慧”这枚无价的财宝。他们的孩子刚懂事的时候,母亲会拿一本很干净的新书,把蜂蜜涂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一舔书本上的蜂蜜,意思就是告诉孩子书本是最甜蜜的,因为智慧大部分来自于书本。智慧是永恒的财富,它引导人通向成功。我们学佛人,智慧也是永恒的财富,它引导我们走向菩萨的净土。(掌声)
我们可以有一千个理由来原谅自己,我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孩子就是你的镜子站在你的面前。爸爸妈妈什么素质,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人。骂孩子就是在骂自己,不要对孩子生气和愤怒,这样只能证明你这个父母亲是非常自私的,你认为孩子丢了你的脸你才出气,本身就是修养不够。对生命要尊重,那就叫修养。要懂得,孩子是借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培养好,奔向远方。
有一位年轻人曾经问了乔布斯,他问“你的成功,我想请问你,你的智慧怎么来了?”乔布斯告诉他:“我的精确的判断力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年轻人于是又问:“你经验的积累又从哪里来?”“我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无数次的失败,来自于无数次错误的判断。”所以你的经验是来自于错误的判断,那么当你明白这些是错的时候,你才能成功。我们人要随缘,要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要知道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我们要忏悔,我们要学会忏悔。经常跟别人说对不起,并不代表你一定是错的,经常跟别人说对不起,经常忏悔,你反而会越来越好,这就是智慧的增加。所以学佛首先要忏悔自己的毛病,你才能越活越好。
好汉不吃眼前亏
——20181229 马来西亚吉隆坡
有一个笑话,邻居家一个熊孩子,最近打死也不肯写作业,他们的老师就打电话要家长监督他们孩子写作业的情况。老爸跟他说:“儿子啊,快写啊,你要是再不写,老爸就扣你一个月的零花钱。”儿子就说:“书上古人说了,贫贱不能移”。妈妈就说:“你要是再不写,老妈可要揍你了。”儿子说:“古人说,威武不能屈。”结果孩子的父母混合双打,把孩子狠狠地揍了一顿,这孩子才乖乖地完成了作业。这个时候爷爷就问:“孙子,古人还说了什么呢?”小孙子说:“爷爷,以后要懂了,好汉不吃眼前亏。”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不会吃亏,吃亏的人一定会有善报,爱占便宜的人一定占不了便宜。赢得了微利,却失去的人缘;失去了人缘,少了财缘;没有财缘,你就不能团圆。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永远拥有,不必计较人间太多的名利得失。学佛人必须常怀怜悯之心,常施援助之爱,很多人得到利益,失去了人心。莫要以为成败无因,今天的苦果是你过去播的种子,当下的付出,会让你得到明天的回报。看似失去,其实我们得到更多的利益。如果我们固守着自己的心灵,说“这是我的,我不能舍”,那么我们的心灵会变得越来越干枯。只有学会放下,用佛法去解脱你思想的烦恼,你才会拥有境界的快乐。记住师父告诉你们一句话:懂得放下,那就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