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07507»因不执著而得自在———网友反馈|2022-05-16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66
发表于 2025-2-12 14: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友反馈(标题)             2022反馈(标题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表通

博客精选

解答来信

博客精选》总导航

网友反馈》目录

因不执著而得自在

———网友反馈|2022-05-16博客

学习《白话佛法》后一直在思考,我们为什么一生在希望、快乐和失望、痛苦之间徘徊?人生犹如怒海行舟,一会被抛上浪峰,一会跌落低谷。这一切其实都是我们的心念在起伏,制造出了许许多多喜乐悲哀让自己来承受,关键在于强大的执著,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住”。

对照自己,学佛前我执深重,把认为重要的样样事情住在心中,时时执著,不肯轻易忘怀,还形成了一套充满着我知我见的判断标准,经常拿出来套在所遇到的人和事头上,结果是邪见越来越深,凡心越来越重。学佛后虽然执著的对象少了一些,但与“无住”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学习《无生无灭 无事无非》和《执著是误 解脱是智》这两篇,从初步的理论上找到了问题症结,但想在实践中落实和解决,还需要长期的磨练和修正。

师父在开示中讲了“无往无住亦无来”、“亦无所来亦无所去”、“无来无去,一切如如”等观点,并举了一些例子来告诉我们,从心念的角度上讲,过去已经流逝,未来尚未到来,对一切事物的挂碍执著都没有意义,而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因缘成熟的产物,随缘分聚合而来,必将随缘分结束而去,也没有必要把它住在心中。

无论是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这颗心的判断,都只是一种暂时的“感受”,好比天空中的云彩飘来,当时会在大地上留下影子,但瞬间过后影子会消失,大地既不会刻下云彩的痕迹,也不会留恋云彩的影子,这就是“无往无住”的佛心。

而我们凡夫恰恰相反,发生一件让人挂碍的事,往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并没有这么严重,这就是“有往有住”的凡心。只要一住心,就会形成我执的评判,是非、对错、善恶等等分别对立的观点马上成立,并主导着此后的身心行为,我相不断强化,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更加坚固,在生活中成为越来越固执的取相凡夫,争吵、矛盾、对抗等行为随之不断,人生不断在痛苦中轮回。因此,“无往无来”,其实就是当下的“无住”。

从生灭的角度而言,生是住,灭是往;生是来,灭是去。假如任何事物都不住于心,就不会生起种种心,也就没有必要去灭掉种种心,大修行者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心都不会受到影响,如如不动,已经达到了现实中的脱离生死轮回,寂静涅槃。

即使学佛了,想摆脱执著,做到“无住”也很难。别的不说,因为我们几乎都是有求而学佛的人,如果把修行的目标“住”在了求世间福报上,把学佛当作了求福报的工具,就又落入了低层次的轮回,可能永远都达不到求解脱的高度;一旦修行中的执念越来越强烈,最后都修成了我执,反而助长了轮回的因。

因此师父在这些开示中强调,执著是轮回的根,任何一个执著的念头都会在心中“住”下一颗轮回种子。懂得“无住”的意义,认识到心念的流转变迁无始无终,世间的人事缘起缘落,一切都在不可阻挡的流逝之中,执著于某一点其实没有必要。想要一生出离轮回,就要在世间锻炼八风吹不动的功夫,以平常心面对一切顺逆,从因果上认识一切现象,尽管很难,但经常观照练习,那么,我们离自在和解脱就越来越近。

李同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